翻页   夜间
爱笔楼 > 随身空间:官家娘子种田 > 第七十七章 水稻收割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爱笔楼] http://www.ibiquzw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收拾完游牧蛮子,时间正式进入十月,黎家种植的三十亩水稻已成熟。近期就可以收割。

    水稻种植成功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被传了出去。北边从来就没有种植水稻成功过。也不是没人试种过,只是都以惨败收场。是以,在北边百姓的认知里,北边是种不出水稻来的。可黎家种植成功的例子再再打破了固有的认知。很多人都不信,直言不可能。

    三十亩水稻,只要人够多,收割起来也是很快的。黎家决定趁着这几天天气晴朗就开始收割。

    这日,恒王殿下特特来到黎家,顺便蹭个饭。

    饭后他抓着黎崇文,好一通夸赞:“本王一直以为北边只能种植麦子等耐旱的作物,却不想还能种植水稻的。你们家够牛逼的,总是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。”

    “殿下过誉了,不知殿下今日特地来有什么事要说。”经过这么多次的接触,黎崇文已经摸清了高元钧说话方式。虽然奉承的话谁都爱听,可这个皇子殿下向来是带着目的而夸赞的。

    “黎县令果然爽快,那我就直说了。你们家以后要干什么事雇什么人只管找我第七军。”高元钧很是豪爽的拍拍胸脯说道,还没等你欢喜完,他又道:“但是明年我第七军下种的麦子要你们黎家来出,且还要教会他们如何种植麦子提高产量。”

    家里的一切农事安排和来年种植计划,黎崇文并不清楚,他道:“殿下,说来惭愧,家里的事儿都是儿女一手安排,下官并不清楚。且让雅儿与你细谈。”

    高元钧甚是诧异,心想,黎家又是种蔬菜又是种寒瓜,还种着几百亩的麦子,甚至连人家从未种成功的水稻也被他们种出来了。这般种种,竟都出自一个女孩子的安排。他有些不太敢相信。

    黎崇文将黎雅叫了过来,她却一点也不扭捏,大大方方的坐下来便与高元钧侃侃而谈。

    “殿下,来年的麦种及种植方法,甚至是今年我们种植成功的稻子,以后都可以教你们。但是我们黎家以后需要用到人力的地方有很多。请殿下优先给我们支持。”

    “你且说说看。”小丫头贼精明的。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的说。此时,他再无半分怀疑。认定这个女孩子有这样的本事。

    “我相信,以后飞狐县一定能成为北边最富有的县城。且会成为北边和南边贸易的经济中心。我们需要殿下的第七军参与建设。明年,我们黎家还要创办一个大型作坊,也需要大量的人手。蔬果,各种农作物的种植也会越来越多,需要的人手也会越来越多。”

    “小丫头,算盘打得贼精的。你这么多计划,岂不是要把我四分之一的士兵都奴役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殿下且放心,待日后这些项目全部运作起来,自然不会少了第七军的好处。”

    高元钧惊叹小丫头的野心竟然如此大,她所考虑的事情早已超出了现有条件。可就像她说的那样,北边以后一定会繁荣起来。甚至不会比南边差。依着现在朝堂复杂的局势,说不定以后北边将会是他高元钧的老本营。建设好北边对他来说百利而无一害。

    他深知要建设北边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资金。可朝廷目前的发展方针不在北边。且受他牵连,以后的建设项目要想让户部拨款,几乎成了幻想。

    钱他是没有的,可人力他多得是。“行,就按你说的办。今后你需要多少人,直接找行之要。”

    “谢殿下。”

    “不必谢我,咱们各需所求。我只管我的第七军能安置的很好。即便朝廷以后不发军饷给我们也能生活的很好。”

    “只要我们把这里给建设起来,殿下的所有担心顾虑都将不是问题。”

    高元钧怔怔地看着她,小丫头在诉说未来的规划时,自信满满,整个人像是会发光似的,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掌握中进行。他还从未见过这样的女子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稻子收割的时间就安排在明天。中午黎雅去西厢房送饭的时候,便向王行之要了百来个人。

    虽然有第七军的人帮忙收割稻子,可黎家还是雇了孙大郎等十人帮忙。黎家收割稻子的消息传了出去,前来围观的人远胜当初收割麦子那会儿。

    更因为是前所未有的事情,黎崇文连隔壁几个县都告知了。另五个县的县令原本打算派下面的人去飞狐县意思意思,装个样子即可。听说收割的人全是殿下的第七军。便想到或许收割那日,殿下本人也会到场。于是全部亲自上路,各县县令带着几个亲信,乐颠颠地来到飞狐县。

    被安排来黎家收割的士兵都是南边的人。王行之特地挑那些原本就是在家务农,收割稻子的好把手。

    割稻子对他们来说算是轻松的农活了。收割那天,黎家早早就将收割用的工具:镰刀,捆绳和石篓,扁担一应俱全地摆放在田埂上。待收割的人一到就能下田干活。

    黎雅托陈大娘喊了一群妇人帮忙收拾百来人的吃食和茶水。

    黎家水稻田埂上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。有特意跑来取经的庄稼人,也有过来证实传言的人,更多的是跑来凑热闹的。

    第七军百来个身强体壮的士兵,动作利落的下田,三人一亩,一人割七八行,割得又快又干净。身后的人紧跟着捆扎、堆放,再挑到晒谷场上。配合默契,干活利索,效率又高。

    黎如晦带了一些人直接去了晒谷场。从田间不断担来的稻子,在晒谷场进行击打脱粒。脱粒完成还要去秕,大太阳晒上两天紧接着要去壳,这些工序费时又费力。雇佣来的十人没个十天半个月的都做不完。

    割稻的田头上不止庄稼人,连另五个县的县令也带着亲信来到现场。黎崇文上前招呼。各县的县令将记录和汲取经验的事全权交给了身边的师爷。几人围着黎崇文聊开了。

    “黎大人,这次水稻种植成功,听说恒王殿下也特别关注啊。”清江县县令试探。

    “事关民生,殿下自然会关心。”

    “黎大人,殿下一定非常看重你,这不,你家收割个稻子,殿下把自己的第七军都带出来了。”汲县县令酸溜溜的说。

    “黎大人这是要时来运转了,殿下这般看重你,日后在圣人面前美言几句,你这官运就一路亨通了。”被调来北边的官员都是没什么门路也没什么银子的寒门子弟。曾经大家都一样,没门路没银子得过且过,谁也别嫌弃谁。突然有一天,他们中有一人被上边特别关注。其他人心里就开始不平衡了。各种挖苦,各种说酸话,各种试探挡都挡不住。

    “黎大人,看来过不了多久你就要调离北边这苦寒之地了。将来待你飞黄腾达的时候,可别忘了我们这些人呐。”

    清河县令跟上饶县令一唱一和,各种脑补,越说越嫉妒。

    “黎大人到底运气比我们好,随便种个麦子,种个水稻就能得贵人青睐。听说殿下经常来你家吃饭,可有这事?”马安县县令端得是一副八卦脸。

    “啊,殿下还经常来你家吃饭啊。”另几人异口同声道。那语气怎么听怎么不舒服。几人看着黎崇文的目光就是羡慕嫉妒恨。

    五个县的县令你一言我一语压根就不给黎崇文说话的机会。自顾自的脑补着自己想知道的事,说着自己想说的事,谁也没功夫听黎崇文说,也不想听他说。

    “哟,快瞧,那人是不是恒王殿下。”清河县令眼尖,老远就看到恒王殿下朝这边过来。

    “黎大人,连殿下都亲自捧场来着。你可真是好手段呐。”

    几人根本就不听黎崇文会说什么,撇开他,巴巴地向恒王殿下迎了上去。

    “恒王殿下,大热天的您怎来啦。”

    “恒王殿下,您实在太体恤百姓了。”

    “殿下这般不辞辛劳,让下官们感动万千呐。”

    “恒王殿下金贵玉体,纡尊降贵,让我等佩服不已。”

    “殿下英明,第七军神武。”

    五个县的县令各种溜须拍马,边走边喊朝着高元钧来。

    高元钧最是不耐应付这些人,转头朝卫珩抱怨道:“你说这几人是不是就等在这里堵本王,给本王恶心来着。”

    卫珩轻笑,“殿下英明!”

    “连你也来取笑本王。”他和黎家是交易,可没让第七军做白工。这几个白目的家伙,说得是什么话,是特地赶来讽刺他的吗。高元钧呕死了,早知道就不过来了。

    。

    “殿下,您好好在这儿和各位县令聊聊百姓,聊聊第七军吧。我就不奉陪了。”

    高元钧想拦也拦不住,卫珩早已闪人。

    人多力量大,热火朝天的忙了一个上午,三十亩水稻已消灭一半。

    黎雅她们早早的做好了百来口人的饭食,肉饼、白胖胖的馒头就装了好几框,三个小炒,两个肉菜,又装了好几桶,再加上装茶水的几个木桶。生生堆满了厨房门口。

    “二娘子,这些个东西,最好是去借几辆板车拉过去。不然就我们得跑好几趟才送的完。”

    “咱们村就一辆板车,哪够呀。”

    “先抬过去吧,大不了就多跑几趟呗。”

    厨房里的妇人挽起袖子准备两人一桶抬过去。

    “二娘子!二娘子!”在外面洗刷的陈大娘喊了进来。她看大家正挽着袖子要抬起菜桶,忙阻止,笑道:“妹子们,不用咱一桶一桶抬过去了,外面有人拉着板车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当真,这可让我们轻省不少。”闻言,都松了口气,黎家离水稻田可有些距离,一桶一桶抬过去要费不少时间。

    黎雅越过陈大娘往外走去,只见王行之站在院子里笑嘻嘻地看着她。

    她灿笑,“行之!果然是你。你可真是我的及时雨呢。”

    “呵,小丫头,嘴巴倒是甜。”王行之走到厨房,“都在这里了吗?”

    “是啊,这几框是主食,这些都是菜,那些是茶水。”

    “行,我去叫他们进来抬。”

    王行之转身去了院子外,不一会儿就喊了十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进来。“全部抬上车,运到水稻田去。”

    十个年轻的士兵得令,动作迅速,一人一桶往板车上装。装了满满的三板车,直接拉往水稻田。

    “陈大娘,你和诸位婶子们自便。只今天晚餐还得麻烦各位婶子过来帮忙。”

    “二娘子别这么说,来你这儿帮工我们有的吃有的拿。大伙儿都欢喜着呢。”

    陈大娘和妇人们各自打包了一包饭菜拿回家和家人一起吃。黎雅锁好门就跟着王行之一道去了水稻田。

    “小丫头,割完这些水稻,你父亲是不是要派你们兄妹俩出去考察了?”

    “是啊,昨日爹已跟我和二哥商量过了,待水稻收好。我和二哥,还有陈兄一起外出做考察记录。”

    “第一站去哪里?”

    “我想去文县。”娘和哥哥离家好几个月了,她有些想他们。

    “什么时候动身?”

    “具体哪天还没确定,不过我想快了。”

    两人边走边聊天,来到水稻田时。三板车的饭食刚刚抬下车摆好。

    一个年轻的小兵向王行之跑来,问:“将军,现在放饭么?”

    “放饭吧。”

    王行之在田地间看了一圈,没见着恒王和几位县令。随招了一个士兵过来,询问道:“殿下呢?还有另外几位大人去哪儿了?”

    “将军,殿下和黎大人走了有一会儿了。没过多久另外几位大人也走了。”

    “都走了?”

    “禀将军,几位大人的师爷还在。”王行之看到几个拿着笔纸在田埂间穿梭的师爷。

    “嗯,下去吧。”

    王行之和黎雅站在田埂上,望着一大片金灿灿的稻子。“小丫头,好本事。连水稻都被你种活了。”

    “不是我本事大,都是板栗的功劳。”

    “最近都没见着它?”

    “山上的板栗成熟了,它现在可忙了。见天儿的往山上跑。除了晚上还回来睡,白天基本看不到它的影子。”

    “吃货一枚。”王行之轻轻一跃,跳到稻田里,“我去那边看看。你要来吗?”

    黎雅摇摇头,“我不下来了。”

    黎雅看着这片黄灿灿的稻田,心里满满的喜悦。总算没让爹爹失望,水稻种出来了。北边日照时间长,虽然一年只能收获一季,但稻米的口感绝对是南方水稻比不上的。如今清江河已经修建好了,待来年挖好引水沟渠,全县都可以种植水稻。未来可以把飞狐县大米当做品牌推广出去。

    清江县的师爷走了过来,打量了下黎雅,见她穿着普通,独自一人站在稻田,便以为是黎家的下人。“你是黎县令家的?”

    “是啊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大人老早就肚子饿了,你们怎没为大人们准备饭食?”

    “准备饭食?”什么意思,难不成还要她回去特地为他们炒几个菜出来。

    “黎县令太失礼了,我们大人自别县特特赶来飞狐县。竟连几口热饭热茶都不招呼。”那师爷颇为气愤。

    黎雅看他气得吹胡子瞪眼睛的,心想这是来他们这儿搞特权来了。“师爷,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,那边不是正发放着热乎的饭食么,热茶旁边不也摆着。”

    那师爷瞪着她,“这些哪是我们大人可以吃的。”他心想怎能让大人们吃粗鲁兵嘎子吃的东西。

    “怎不能吃了,大家都是这么吃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这小丫头太不懂事了。大人们是什么身份,他们又是什么身份。岂可同日而语。去去去,赶紧回去准备我们大人爱吃的菜来。记住炖羊肉,红烧鲫鱼切不可少。”

    清江县的师爷还想赶黎雅去准备饭食,王行之已沉着脸走了过来。“我竟不知在这里还有人比恒王殿下都矜贵。”

    清江县师爷抬头一看,吓了一跳。这不是恒王殿下身边的大红人么。“将…军。”

    “怎么,那些饭食连恒王殿下都吃得,你们大人就吃不得了。还是说你们大人比殿下还要尊贵。”

    “没…没…将军误会了。”清江县师爷又是摇头又是摇手,拼命否认。

    “我误会了,你不是叫她去为你们另做饭食么?”

    “将军,将军听错了,没有的事。”

    瞧他那怂样,黎雅伸手悄悄地拉了拉行之的衣袖。示意他不要吓人了。

    “没有就好。在殿下面前谁都不许搞特权。你们若吃不惯这里的饭食便自去安排。”

    “是,是。”清江县师爷不住的点头,王行之说什么就是什么。再也不敢顶嘴。

    “去吧,你家大人不是饿了。”

    “是,是,我这就去。”说完那清江县师爷非也似的跑了,好像身后有什么恶鬼在追着似的。

    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,请勿转载!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